李秀成被俘虏,曾国藩问他:安庆之战,除了杨辅清支持陈玉成,其他人为何都不积极。李秀成没有正面回答,这是太平天国的痛点。
安庆之战,对太平天国影响不言而喻。从1858年李续宾东征算起,到1861年安庆陷落,湘军、太平军进行激烈争夺,曾国藩付出惨重代价后,终于拿下安庆。
为了得到安庆,曾国藩失去了早年创办的最精锐武装:李续宾的“老湘营”七千余人。此外,无视燕京局势,不顾咸丰被英法联军吊打,曾国藩铁了心拿下城池。
1861 年9月,安庆陷落,曾国藩终于松了一口气,对胜利充满信心。3年后,曾国藩攻入南京,太平天国灭亡,李秀成被俘虏。
此时,曾国藩依然忘记不了安庆之战,便问李秀成一些问题。但是,李秀成没有直接回答,却在自述中透露出原因。
安庆之战,除了杨辅清,铁了心支持陈玉成的诸侯很少,包括忠王李秀成。
1860年,胡林翼、曾国藩的5万大军再次合围安庆。其中,胡林翼军团是绝对主力,鲍超、多隆阿、李续宜、成大吉都是胡林翼的人,他们的兵马最多,战斗力最强,承担任务也最重。
为了解除安庆之围,太平天国决定“五路出兵”,陈玉成、李秀成夹击湖北。结果都知道,陈玉成、李秀成先后失约,黄文金、杨辅清、刘官芳、李世贤停止皖南、赣北、赣东作战。
1861年5月,安庆局势很糟糕,陈玉成从湖北返回集贤关。此时,洪仁玕、林绍璋、黄文金相继增援,却并不积极,遇到挫折立刻撤退,林绍璋甚至不战而逃。
8月,安庆危在旦夕,城内粮食颗粒不存,连树皮都吃光了。可以说,安庆到了最危险的时刻,如果不能打通粮食运输线,只能全军覆没。
此时,诸侯王都不愿意继续作战,即便出兵,也只是做样子而已。但是,杨辅清是个例外,他从宁国带来2万兵马,先西征湖北,然后从太湖、潜山一线杀向湘军阵地后方,与陈玉成进行最后一搏。
陈玉成、杨辅清联手,直接朝着曾国荃的营垒猛攻,太平军前赴后继,不顾伤亡,突破了湘军第一道防线。此时,由于鲍超、多隆阿、李续宜外调,曾国荃差点崩溃。
拿下第一道防线,陈玉成、杨辅清继续搏杀,并撕开了第二道防线缺口,城内守军也出来列阵,摇旗呐喊。但是,太平军重武器太少,正面攻坚伤亡惨重,无法继续前进一步。
白天作战失败,陈玉成、杨辅清没有放弃。休整两天后,陈玉成、杨辅清发起了夜袭作战,但湘军早有准备,且彭玉麟、杨载福的水师突袭后方,太平军又失败了。
为了安庆,陈玉成、杨辅清下了血本,但黄文金、林绍璋不积极,只是在桐城一带机动,并没全力以赴。刘官芳则不来,李秀成也是如此,李世贤更是。
安庆之战前期,都是胡林翼军团跟太平军打,后期则是曾国荃直面陈玉成、杨辅清的猛攻,故而曾国藩印象很深。
纵观安庆之战,其他诸侯王也出兵,只是来帮忙而已,不是拼命。杨辅清则明知局势无法挽回,安庆迟早陷落,却愿意帮助陈玉成,把自己的老本押了上去。
那么,为何诸侯王不积极呢?李秀成自述中说,封地制下,诸侯王各自镇守一亩三分地,都不想为队友火中取栗。安庆是陈玉成的基地,其他人不想在这里损耗实力。
太平天国后期,糟糕的封地制,诸侯各自为政,相互见死不救,只能被清军各个击破。杨辅清愿意帮忙,实属难得,却不曾想到,自己却栽在陈玉成部将手里。
1864年,湖州陷落,杨辅清全军覆没,独自一人逃走。但是,杨辅清依然想着恢复太平天国,并联络旧部,以及天地会力量,准备发动起义。
1874年,杨辅清前往福建,准备发动起义。杨辅清遇见了“老熟人”,陈玉成的部将马融和。此时,马融和早已投降清朝,便把情况告诉朝廷,杨辅清被凌迟。